日前,安徽省土壤和地下水環境修復論壇暨重點土壤污染治理修復工程管理經驗交流會在蕪召開。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等大院大所的專家齊聚江城,圍繞蕪湖新興鑄管弋江老廠區5號地塊土壤修復工程展開交流研討與經驗推廣。作為我省首個大型工業污染場地修復工程,該項目5月即將迎來驗收,為打贏“凈土保衛戰”貢獻“蕪湖智慧”。 據了解,新興鑄管弋江老廠區5號地塊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蕪湖鋼鐵廠,2003年重組后成為新興鑄管股份公司生產用地,2014年實施搬遷。2018年6月,企業開展場地環境調查與風險評估,結果顯示土壤點位超標,需實施土壤風險控制與修復治理。2018年9月,由北京建工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開工啟動土壤修復治理項目,項目總體量16萬方,工期8個月。 據項目負責人尹鵬程介紹,該項目綜合采用固化穩定化、異位化學氧化、異位間接熱脫附和水泥窯協同處置等修復工藝,實現了多種修復工藝高效協同。第一階段僅用60天就完成了8萬立方米污染土壤的科學處置,創造了行業的“蕪湖速度”。同時,嚴格的環境管理實現了對場地環境的實時監測,有效防控了二次污染。目前,項目已經累計修復土壤近11萬方,清挖土壤12萬方,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有望成為我省科學開展土壤污染治理的樣板工程。 蕪湖市生態環境局水和土壤環境管理科的任俊宏告訴記者,今年是《土壤污染防治法》實施的第一年,也是蕪湖市打好凈土保衛戰的攻堅之年。新興鑄管弋江老廠區5號地塊項目工程量大、周期長,施工過程中的多項工藝運用行業領先,近1億元的項目投入也體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擔當,有望在全市起到示范引領作用。據介紹,該地塊修復后土壤環境質量將顯著改善,重新融入城市建設規劃,新的生態宜居示范區有望在這里打造。 (編輯:Wen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