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的最新氣候通報表示,未來五年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1850年至1900年)水平高出1.5℃的可能性為50%,而這一概率將隨時間的推移而增加。 由世界氣象組織牽頭,英國氣象局制作的《全球一年期至十年期氣候最新通報》(以下簡稱“通報”)指出,2022年至2026年,其中至少有一年有93%的可能性取代2016年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此外,2022年至2026年五年全球平均氣溫高于過去五年(2017年至2021年)的可能性也是93%。 通報表示,自2015年以來,全球年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暫時性升高1.5℃的概率逐步增大,到2022年至2026年期間,該概率將增至近50%。預計2022年至2026年,全球年平均氣溫將比工業化前高出1.1℃至1.7℃。 2015年達成的《巴黎協定》一個很重要的成果就是確立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長期目標,即本世紀末把全球平均升溫幅度控制在2℃之內,并為將其控制在1.5℃之內而努力。2018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IPCC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表示,與將全球變暖限制在2℃相比,限制在1.5℃對人類和自然生態系統有明顯的益處,同時還可以確保社會更加可持續和公平。 “1.5℃并非一個隨機的統計數字,而更像是一個指標,表明氣候影響對人類乃至整個地球的危害將越來越大!笔澜鐨庀蠼M織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認為,只要繼續排放溫室氣體,全球氣溫就會持續升高,同時,海洋將繼續變暖和酸化,海冰和冰川將繼續融化,海平面繼續上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將更加頻發。 此外,北極的升溫幅度超出常規,這可能影響到每個人。 目前,全球年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已經上升了約1.1℃。參與此次通報的英國氣象局博士萊昂·赫爾曼森表示:“最新的氣候預測表明,全球氣溫將持續升高,2022年至2026年間甚至可能會有一年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5℃,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已經違反了《巴黎協定》,不過這確實表明我們正越來越接近可能在較長時間內升溫超過1.5℃的情況!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2021年年初和年末發生的拉尼娜事件對全球氣溫產生了冷反饋,但這只是暫時的,并不能扭轉長期的全球變暖趨勢;厄爾尼諾事件的任何發展都會立即加劇氣溫的升高,正如2016年那樣,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據了解,通報還指出,北極升溫出現異常,模式預測顯示,與1991年至2020年平均值相比,未來五年北半球冬季平均氣溫變化將是全球平均氣溫變化的三倍以上;同時,模擬的2022年全球降水分布型顯示,與1991年至2020年平均值相比,歐洲西南部和北美西南部將更干旱,而北歐、巴西東北部和澳大利亞將更潮濕。 (編輯:逍遙客) |